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代步车型包括汽车与摩托两类,在使用、管理、检测、报废等环节的要求是基本相同的;本篇主要说明车辆达到报废标准后的正确处理方式,以及不按照标准处理可能要面对的问题。
01 报废标准·参考
1:小微型载客汽车已经取消了「年限标准」报废周期,但是保留了行驶里程满60万公里强制报废的要求;不过家用汽车基本不会达到该标准,即使年均里程为两万公里也要行驶30年,而实际情况是车龄超过十年基本只剩不足10%的残值,满15年左右只有金属重量的价值了。
摩托车仍旧有时间和里程报废标准,具体如下。
正三轮12年·10万公里
其他摩托13年·12万公里
参与营运的摩托时间周期各自减去两年,不过“摩的”似乎是很少见了,这些年跑过的地方应当只有广西和云南部分地区还有摩的吧。
2:汽摩要定期进行车辆检测,如果车况不符合安全标准,尾气标准也存在超标问题的话,车辆是可以进行维修处理的,而且有三次机会;但如果三次修复后仍旧不达标,那么车辆也是要强制报废的。
所以即使摩托在后期取消年限周期后,大批车辆也会因内燃机技术过于落后而被淘汰;尤其是使用化油器技术的发动机,目前非电喷技术的摩托都不允许上牌了。关于机动车的报废标准了解这些就好,下面再来学习报废车辆的处理流程。
02 报废处理·流程
部分地区的机动车提前报废是有补偿的,比如排量<1.0L的载客汽车可以补偿5k,1.0-1.3L的车辆能补偿8k,而超过1.3的车辆甚至可以有超过10k的标准。如果在这些区域使用老旧车辆通勤,选择提前报废一定比当做二手汽车处理的性价比高。
申请报废的流程为:车辆管理所确定指定回收机构,将车辆送至拆解厂办理手续,取回车辆标注的行驶证和车辆号牌,在拆解厂会管理结构办理登记车主相关信息即可。费用一般会在15个工作日内到用户账户,而且用户还可以提前申请商业车险的退保。
车辆「强制报废」并没有高额补偿,最新规定也只是按照五大总成(发动机·变速箱·转向机·悬架与底盘)评估价值;但并不是像早期一样按重量计算金属价格,具备回收再制造的零部件是要进行高标准评估的。
不过费用也往往只是补偿标准的几分之一,比车辆残值低~左右吧。这样看来报废汽车的还是有些不划算,然而作为汽车用户只能选择以这种方式处理车辆,而且这种方式还真的是“国际标准”。
参考德国和日本:车辆平均报废处理周期为6/8年,原因在于车辆的检测成本极高,而且检测项目非常多;所以即使车辆没有强制报废的规则,但用户也会主动将车辆售出或置换处理掉。
03 私自处理汽车·问题
解读《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》会找到答案,比如22则的规定:假设车辆达到并被认证为报废汽车,如果有以下做法的话……
出售
赠予
其他方式转让给费报废汽车回收企业或个人
车辆实际用户将会面对2000-20000万区间的罚金,而且是由公安机关办理,并且要没收非法所得。同时个人自行拆解车辆当做配件销售,经核实后仍旧会按照相同标准办理;重点这种操作总是可以被发现的,因为达到报废标准的车辆最终总要回到拆解厂,否则各项业务也不能够办理。
重点:假设名下有报废汽车未处理的信息,首先不能为其他车辆办理上牌手续,包括二手车的交易也不允许;其次驾驶证相关业务也会受到影响,部分城市确实不会给此类持证者办理到期换证或违章处理业务,而驾照分数的交易已经被列入违反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的范畴,结果会怎样呢?
也就是说只有名下有报废汽车信息,交通类业务就基本都不能操作了;而且后期肯定会与征信关联,影响的就会是方方面面喽。所以报废汽车不应自行处理,否则真的是会后悔莫及。
注意事项:
二手汽车交易必须过户
摩托丢失必须备案
很多老旧车辆会选择协议交易,车辆不过户就会被送往一些相对边缘的区域使用;而在汽车达到报废标准,或者实际用户在用车过程中弃用车辆,导致连续三次没有年检而被迫报废的话。此时能找回车辆则问题还容易解决,但如果找不到车辆与实际用户的话,那就只能慢慢的去找了。
摩托丢失只需要备案记录,可以证明车辆失窃,并且递交到车辆管理所;那么后续办理新车(包括汽车)的业务就都不会受影响了,但如果车辆存在超期脱审或其他问题的话,用户还是要接受处罚后才能继续其他业务。
总结:关于汽车摩托的报废管理规定确实有些严格,但相比国际标准又算比较宽松;各国都对报废车辆有严格的要求,原因是防止严重撞损车在修复后招摇撞骗。
曾经很多严重损伤修复的面包车或轻型客车,在修复后都会在偏远农村作为校车使用;这种故障率极高的汽车,承载着很多家庭的核心,是不是极其不负责任呢?所以加强车辆管理也是有必要性的,甘蔗没法两头甜,凡事也皆有利弊,在汽车残值率很低的时候还是选择提前报废吧。